1:13 PM Monday, May 29, 2006

SIM卡、个人标识

-只说  sayonly.com                 english | other        移动互联网
 
一般情况下,手机除了代表一个接入网络,就像PC接入互联网一样的
网络节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代表着一个个人标识。这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惹了不少的麻烦(例如传了手机号码),也给移动应用平添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也有人会说,移动网络最后会逐渐进化到跟互联网相似的结构,一台手机有一个类似于IP的独特标示(嘿嘿,象是说rfid的感觉吧,en,感觉),可以是持久的也可以是临时的,分散式的接入到网络中。是否有在线的概念,得那了到时候再说。至于那个怪怪的小卡片,SIM卡,则是可有可无的。

这个怪怪的小卡片,其实才是保存个人标识的关键,目前需要它才能接入移动网络,计费等等。不过,这张卡片,其实也有自己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开发环境,也能够运行程序,这个环境是独立于手机存在的,当然与手机之间也有基本的交流方法(手机充当读卡设备)。于是,另外一种猜测因此产生出来,就是在微处理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很多现阶段手机运行的应用,都可以转移到卡内,而且更方便。至于什么方式,也许类似于现阶段STK菜单的形式,也许难以想象的丰富。

更为丰富的应用(当然包含最初的加密应用)也许是这种卡得名的原因,智能卡(smart card),一种广泛应用的是java card,这也是在应用的跨平台文后vazi的留言的又一佐证,“真正想做跨平台应用的是Sun的Java”。

明天开始review移动应用,以及morgan stanly在移动互联网的报告中提及的移动市场机遇,若有兴趣,可以继续跟踪这个系列,也可以先看看business2.0的移动应用的未来的文章。

在文章中没有给出引用链接的材料,请到本系列目录下的引用材料列表查看。


 
 
 
        ( 订阅RSS频道:文儿 feed.sayonly.com   收藏  tag.sayonly.com

Sent using R|mail.

通告:本站点(http://gwebread.blogspot.com)的内容系由Feeds订阅自动生成,本站不拥有任何权利,建议您通过点击文末的链接浏览原文,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鉴于此处仅供个人阅读使用,恕不发送引用通告。若您拥有被订阅feeds中某些内容的权利,且不想此内容在本站发布,请留言告知。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488796226764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