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新浪沉没
新浪是中国互联网上影响力最大的品牌,新浪用7年多时间打造的新闻超市,几乎可以与官媒CCTV相媲美。我一直认为,新浪是巧妙地利用了一个机会窗口做起来的,现在那个窗口已经关闭,再也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新浪了。但现在,我对此有点儿怀疑了。新浪这艘巨舰,终究也是有可能沉没的,只是我没想到,这事儿来得这么快。
我想,这里有一条至关重要的警戒线,即新浪是否还能守得住互联网广告老大这个位置。一旦新浪广告收入被其他公司超越,比如说搜狐,就很可能成为压沉新浪这艘巨轮的最后一根稻草。2006年第一季度,新浪广告收入2220万美元,搜狐同期广告收入2010万美元,两者的差距只有10%左右。陈彤说“我能听得到搜狐喘气的声音”,绝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耸人听闻。如果考虑在08年奥运会、世界杯和NBA等重大赛事的转播权问题上,搜狐打败新浪所带来的市场和心理影响,整个局势很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新闻,的确是新浪的核心优势,新闻监管部门也确实需要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可掌控的网络媒体平台,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官方网媒在可预见的未来根本无力扮演这样的角色,仅仅从满足领导人业绩的角度考虑,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也远大于他们与新浪的竞争。但中国的媒体管制和新浪的资本结构,让它组建跨媒体传媒集团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所以,新浪尽管有独一无二的跨地域媒体品牌,却无法取得独一无二的广告收益,甚至无法在已有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扩张。
新浪不生产新闻,已经让新浪规避了很多风险,陈彤在总编辑的位子上一坐就是8年,换成任何一家比较大的传统媒体,都是很难想象的。“犯错误”通常是总编辑的家常便饭,陈彤可以基本上不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因为错误都是别人犯的。新浪的新闻超市模式,提高了这种不容易把握的安全系数。不过,这种模式也让新浪受制于真正的新闻提供者,同时限制了它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新浪希望在未来的宽带广告市场重演一次新闻超市模式的辉煌,现在看来似乎也不那么乐观。
其实,如果新浪真的被搜狐超越,也是一件挺滑稽的事儿。搜狐的新闻模式跟新浪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新浪目标太大,承担了更多来自宣传机构的严密监视和约束,也承受了更多来自传统媒体的愤懑和指责。被一个模仿者超越,应该是一件比较郁闷的事吧?
百度的广告收入增长很快,但百度对占网络广告市场半数的品牌广告缺乏吸引力,这个市场基本上被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瓜分。这一格局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站都要做门户、中国门户都要做新闻的主要原因。
假设新浪真的沉没了,也并不代表市场开始重新洗牌,它只是原有市场内部的一次利益调整。也许它可以警告新浪,作为一个媒体品牌,它从来都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牢靠。一家出身不好、成分复杂的公众公司,永远都不可能像纯洁的CCTV那样,坐享权力分配给它的利益。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4839638263768055/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