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 AM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只说和Orlowski做的有意义的事

-只说  sayonly.com                 english | other        wiki的优势
 
the register的两位刻薄的编辑为了反wiki,引经据典,挖了很多材料案例。姑且不考虑其意图如何,至少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将对wiki的意见(大多是反面意见)作了一个整理,理出脉络和主线。这些反对意见主要有:
1,wikipedia词条的质量问题;
2,改动的随意性,由此衍生对于权威的不尊重;
3,没有谁为词条负责;
我们可以看到wikipedia在这次事件之后,有两个重要的反应,都集中在wikipedia的组织方式方面,一是不允许匿名创建词条,二是发行版本分为稳定版本和修改版本,这是wikipedia在其组织方式方面做出的妥协和修正。

the register的文章曲解了wiki相关的人和事,对小问题大作文章。这个Orlowski的这一套几乎可以葬送发展中的wiki,当然他不能,因为theregister还没有那么权威。我们只需要列出文章,稍微翻一遍就能看到花招和伎俩。wiki和Orlowski之间的较量,可以形容成民间群智与民间较为规范的媒体之间的较量。其中没有政治因素,也不存在利益冲突,纯粹是信仰不同。

只是,下一次危机出现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有人提起来Orlowski和他这一套鬼扯,并且作为一种反技术的证据和理论。所以wikipedia的真正对手 不是无心在wiki上乱改的人们,而是Orlowski这样居心叵测预备随时就细节失误大做文章的小型媒体。因为失误是一种客观存在,Orlowski对 于失误的曲解又是一种客观存在,辩驳并澄清对于失误的曲解又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三种存在的内容,并没有一个方式方法可以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在知识/问题讨论中遇到的对内容形成系统化的需求,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wiki的真正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说,即使刻薄如Orlowski,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了极大的贡献。对于材料的整理,本身就是极其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虽然其出发点可能并非友善。

而在将来的一天,一个阅读者总结了只说反对Orlowski的几大问题,就像只说列出Orlowski反对wiki的几大问题一样。这些反对意见主要有:
1,故意曲解引用者观点;
2,对小问题大作文章;
3,并不在乎说错或者被指正的,唯恐天下不乱。
这就形成了某种结构型的知识。也正是wiki试图形成的。

理想的情形是,一个简单的请求应答模式就能方便快速获得知识,并且能获得相关的信息。我们很简单的就将未完成的部分称为技术。在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只说 想到,其实Orlowski们表面上在质疑技术,质疑wiki的组织方式,而实际上却存在着强烈的技术依赖,因为这些问题普遍存在,而他们的立论在于技术 以及wiki的组织方式并没有解决它们。
 
 
 
        ( 订阅RSS频道:文儿 feed.sayonly.com   收藏  tag.sayonly.com

Sent using R|mail.

通告:本站点(http://gwebread.blogspot.com)的内容系由Feeds订阅自动生成,本站不拥有任何权利,建议您通过点击文末的链接浏览原文,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鉴于此处仅供个人阅读使用,恕不发送引用通告。若您拥有被订阅feeds中某些内容的权利,且不想此内容在本站发布,请留言告知。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35219491969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