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PM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05

冰点旧梦已去,大同何必留恋?

据我所知,中国大概只有一份报纸,它最精彩的部分从不在第一版露脸;在中国所有被广泛引用的报纸中,也恐怕只有这份报纸,基本无法在报摊上买到。这份无法买到的报纸就是共青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而它从不在头版露脸的精彩部分,就是李大同主持的《冰点》版。
《冰点》自1995年创办以来,一直就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栏目,受到了读者和业内的推崇和尊重。最近它转载的台湾龙应台女士文章,也说明李大同和《冰点》依然保持着敏感和勇气。李大同新书《冰点故事》以他特有的激情和万言书模式,讲述了10年“冰点”传奇。
习 惯了这几年新闻客观叙事方式的读者,读这本书大概会有一些心理抵触。作者叙事单向,似乎《冰点》就是中国媒体的全部,没有提及这十年来其他同样、甚至更加 出彩的竞争媒体起的作用,使得此书写的过于“光明”,可信度稍减。例如他谈到孙志刚案和SARS的时候,竟然完全不提《南方都市报》和《财经》等真正立下 大功的媒体,只说《冰点》在这些事件中的重要性,以及央视或者中央大报同行的鼓励。另外作者过于有主见,甚至略显自恋,小看了读者的阅读水平,例如他觉得 幽默的地方,干脆直接加“(笑)”。这一个接一个的“(笑)”,对某些读者来说可能是种冒犯。
不过,阅读此书是非常有意义的。《冰点》就是李大同,《冰点》十年就是他新闻观念的实践体现。《冰点故事》向读者解释了很多关于“冰点”传奇背后的新闻操作,而同行可以从此看出李大同新闻观的独特之处来。
在 选材上,正如李大同10年前对《冰点》选名所示,冰点不是焦点,不是热点,而是普通人的不普通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时代的大变化。在1995年,这种社会横 切面报道,的确是对当时热衷宏大叙事的媒体写作状况的冲击和革新。不过,回头来看,在这个理念走的更远的恐怕是《南方周末》。在90年代社会对多元化的追 求中,这种小角度人性叙事,的确符合当时的阅读需求。甚至中央电视台,也以《生活空间》等讲述老百姓身边故事的系列节目,加入了对普通老百姓的人性报道大 合唱。
问题是,冰点是对虚假焦点和热点的反击,当市场类媒体开始承担对真正焦点和热点的报 道的时候,冰点类报道就立刻失去了存在的空间。试问,当你有《财经》的焦点报道、《南方都市报》的深度调查报道、《三联生活周刊》的人性文化报道可看的时 候,那么《冰点》的报道又有什么不可取代的特色?所以《生活空间》收视率大减、《南方周末》争议不断,而《冰点》,也鲜有出色报道了。人不能总是走偏锋 的。
在书中,李大同在一次和L记者的争论中,解释了他在新闻观念上的重大不同。L认为,新闻就是记录,而大同认为,新闻是影响当下。李和L争论具体是什么事不太重要(书中也没有仔细说明),但李大同在这里表现出的新闻观,却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现 在在一些优质媒体工作的深度报道记者,已经没有几个在报道的时候思考什么影响力了。现在各地媒体在采访灾难和揭露案件的时候,记者们想的非常简单:最快速 地最真实地记录和报道.谁会预计到发表之后会有什么影响?只有评论员、专栏作家才会想着影响当下,总是想影响力的记者绝对不会是好记者。李大同之所以认为 新闻不仅仅是记录,而是影响当下,恐怕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新闻和评论并没有分开。
《冰点》 和《南方周末》已经不复昔日辉煌,这和它们的新闻是在夹叙夹议分不开:不但要报道事件,而且要分析事件,甚至要评论事件。而目前流行的方式是新闻、分析、 评论三种文体严格分开,深度报道只平衡中立报道事件,分析性报道一般是由追求第二落点的杂志去做,而评论,完全交给了媒体的评论版,而且更加旗帜鲜明。在 文体已经细分的今天,李大同的新闻观就显得更尴尬,你怎么可能要求一篇文章又说清楚真相,又传递你的臧否?利益多元化的读者,完全会因为不同意你的臧否而 拒绝你的报道。《冰点故事》一书,在图书登记的时候,关键字竟然是“评论性新闻”,这会让目前任何一个以新闻为专业的人惊讶。
《冰 点》和《中国青年报》并不和谐,书中也提到,因为《冰点》曾经形成了报中报的局面,所以被改成了目前的《冰点周刊》。可是更深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头版和 《冰点》版看起来好像精神分裂一样。《中国青年报》的老总一定是想把共青团的机关报做成代表中国青年的观点报、派系报,也就是所谓“政治家办报”,李大同 当然是反对的,但是他凭借的力量不是市场,而是这十年的辉煌过去,这样的反对是无力的。
放 眼国外和台湾的媒体市场,严肃报纸分成两种,一种是新闻纸,以美国主流大报为代表,目前国内几大市场类媒体都在超这个方向进发,追求平衡客观;另外一种是 观点纸、派系纸,以《华尔街日报》、欧洲一些报纸和台湾的蓝绿媒体为代表,它们旗帜鲜明,只做给他的目标读者看。笔者不认为机关报《中国青年报》还有什么 市场化的未来,而它演化成一份全国性非官方的时政观点报,却不是不可能。
《冰点故事》在谈理想,在谈热情,而媒体市场从不温情脉脉,读者也从不念旧。聪明如李大同者,当知旧梦不必追,孰是英雄,还看今朝。



Sent using R|mail.

通告:本站点(http://gwebread.blogspot.com)的内容系由Feeds订阅自动生成,本站不拥有任何权利,建议您通过点击文末的链接浏览原文,以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鉴于此处仅供个人阅读使用,恕不发送引用通告。若您拥有被订阅feeds中某些内容的权利,且不想此内容在本站发布,请留言告知。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333472098549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