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豆瓣做事
去年我曾谈论过被抢购的Web 2.0公司,也说到了Web 2.0的收购价值。不过,这些都是在美国发生的,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多半喜欢收购现金流,收购利润,或者收购销售渠道,至于Web 2.0公司,如果确实不错,大不了copy一个,成本很低廉。
昨晚在豆瓣的新办公室和阿北聊天,谈到Web 2.0的出路,我们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即中国的Web 2.0公司的生存环境比美国恶劣得多。
正像“如果没有Google”这个post中说的:“由于没有Google AdSense,很多初创公司可能不存在,因而就没那么多创新。”确实,AdSense让很多轻量级的初创公司,有了足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因而他们可以专注于创新,却不必担心活不下去。所以在硅谷,大量不起眼的小公司,每天都产生着大量的新创意。但国内没有一家Google那样的产业领头羊,因而也就无从建立这样的产业链条。各种各样的短信联盟、网站联盟、流量联盟、赚钱联盟,也许可以养活一些不太在乎自身形象的小网站,但却很难成为Web 2.0公司的经济支柱。所以,中国的Web 2.0公司一生下来,就面临生存的考验。
去年4月,Joshua Schachter决定接受风险投资,全职经营del.icio.us的时候,我还纳闷,那些大名鼎鼎的VC真的认为del.icio.us可以赚大钱吗?真的,因为有Yahoo!。我想,在他们决定投资del.icio.us的时候,其实早就有了心仪的买家。但还是那些VC,一旦他们到了中国,就发现这里没有Yahoo!,他们找不到一个慷慨的买家。这样,VC退出机制中最重要的一条路就被堵死了,其结果,就是投资策略的扭曲。尽管已经有不少“Web 2.0公司”拿到了风险投资,但我估计其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Web 2.0。VC要退出,似乎只有华山一条路:上市。上市这段千尺幢,注定挤不下如此多的梦想家,所以他们只好拉人头、拼流量,推广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VC搞坏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环境,踏踏实实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反倒被埋没了。
中国既无Google,也无Yahoo!,上市之路又极其险峻,所以在繁华热闹的表象之下,众多的创业者感受到的,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寂寞。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阿北接受风险投资的苦心。阿北说,他曾在Craigslist和Flickr两种模式之间犹豫了很久。这两种模式都不依赖风险投资,前者走向公益化,后者走向商业化。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泡沫化的市场环境面前,阿北很难独力支撑豆瓣的发展,搞不好有被泡沫吞没的危险。
做势还是做事,制造泡沫还是创造价值,这是所有互联网创业者都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抉择。也许,只有等到泡沫破灭了,市场回归理性,做事的价值才能显现出来。我只是希望,有了200万美元垫底,豆瓣可以专心致志地把事做得更好。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5257848447135675/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