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报纸不会再有春天
不久前,全国20多家都市报在南京开了个会,会上签署了一份《南京宣言》。宣言里提了三句口号,前两句比较空洞就不说了,第三句是“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这让我想起了1999年的那个“反新浪同盟”,21家签约单位当时约定,“凡不属于此公约的其他网站,如须引用公约单位的信息,应经过授权,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6年前那个公约跟《南京宣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那时候这些报纸不但正统,而且正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广告收入连创新高;而新浪们则刚刚建立,还在亏损中。所以,那时候这些官媒们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试图将摇篮中的新浪活活掐死的。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官媒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各怀鬼胎,各有各的小算计。6年来,他们眼睁睁看着新浪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势,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如今的形势跟6年前完全不同了,一方面是互联网继续突飞猛进,一方面是报业遭遇历史性的寒冬。没错,冬天来了,但是相信我,报纸不会再有春天了。就好像那些坚持认为竹简比纸张有优势的人,永远都看不到竹简的春天一样。
上个月我提了个问题:新浪怎么就成了媒体公敌?这份《南京宣言》让我再次确信,把矛头指向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其实只是传统媒体的一种托词。新浪每年5000万元左右购买内容的费用确实不多,但所有的交易都是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嫌价格低就不要卖,可是如果不卖,恐怕连那点可怜的影响力都保不住。即使没有新浪,也一定会有别的什么浪,来挤压报纸的生存空间,这是互联网相对报纸的全面优势所决定的。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分析很全面,也很到位,代表了有危机意识的报人对报纸危机的深刻思索。
除了某些特定情况,从技术层面说,在互联网面前,作为信息载体的报纸所谓的优势早就全面沦陷了。报纸之所以每年还能拿到265亿元的广告收入,得感谢人的思维惯性,以及广告主对互联网价值的低估(2004年互联网广告收入只有19亿元)。
6年前中气十足的报纸,都没能阻挡网络媒体前进的脚步,我不相信今天心慌意乱的报业,真的能联手抬高跟新浪们的要价。所以,《南京宣言》最终恐怕也会像1999年的《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一样,为我们保留一份历史备忘而已。一定会有报纸在网络时代活下来,但活下来的一定不再是现在的报纸。
Trackback URL: http://www.haloscan.com/tb/geneboy/113381828144200731/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返回首页